育儿-AIYUBAO.LELEOU.COM域名出售

千万不要对孩子喊穷,看完你就明白了【早读】第1725期

2023-09-27 00:00:00

一百个父母,心中就有着一百种的教育方式。

有人提倡富养,也有人喜欢穷教育,甚至还有人拿着钱,天天对着孩子喊穷。

其实每一种教育,都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爱。

但任何一种爱,如果不能适可而止,就会成为伤害。

最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:

一位被穷养长大的女孩,很多年之后,终于鼓起勇气对母亲说:" 妈妈,我是在离开这个家以后,重新养育了自己。"

我想,那些在年幼时光中不断领略羞愧与自卑,又在过往的岁月中不断缝缝补补的孩子,才能真正明白它所蕴含的痛苦和力量。

被过分穷养长大的孩子,其实大多都过不好这一生。

01

喊穷的父母,会让孩子很自卑

曾在现场亲历过这样一个辩题:”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。”

反方辩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
她在农村长大,打小听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:

“家里不富裕,养你不容易。”

每次她的妈妈带上她去逛超市,她都把头压得低低的,生怕看到自己喜欢的零食。

一次她的妈妈问她想要吃什么,她便实在没忍住,望向了一罐薯片。

妈妈走过去,然后买了下来,但回来的路上却对她说:

”这罐薯片七块五,够我们吃顿饭了。“

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

她抱着了薯片,心中却发着苦。

而这个经历,让她后来即使能赚钱了,依旧有贫穷的窘迫感如影随形。

《易经》有云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

你嘴上说的话,往往便会紧随孩子的一生。

虽然你我,也只是希望孩子能通过“喊穷”来懂得赚钱不易。

这本身没错,但若用力过猛,带给孩子的将不再是是教育,而是会追随孩子一生的没用、我不值得、配不上......

因为你我的哭穷,他们会习惯性地去承受生活中最糟糕的事,却对生活中最好地享受永远无法心安理得。

爱哭穷的父母,养不出心灵富足的孩子。

02

让人一无所有的,是心穷

在热播剧《人民的名义》中,赵德汉这个形象至今令我印象深刻。

他贪了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,现金,足足堆满了一栋别墅。

但却始终住着破房子,穿着土气便宜的衣服,骑着电动车,吃着炸酱面,自己老婆每天还要为孩子学习费用发愁。

直到人赃并获时,他对着装满现金的冰箱喊冤:“我一分钱都没花!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,穷怕了,一分钱都不敢动!”

赵德汉不值得同情,却值得可怜。

到底是什么样的贫穷,会令其守着富贵,却能分毫不动?

我想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心穷。

从小他的父母,便在其心中种下的一颗贫穷的种子,并在其发芽过程中不断浇水施肥。

古人云:“人穷穷一时,心穷毁一生。”

心穷的父母,孩子永远脱不了贫。

以至于赵德汉往后虽“大富大贵”,却依旧摆脱不了精神上对穷的认可与畏惧。

为人父母,避不开“钱”的教育。

然而聪明的父母都应明白,富有的是心,而不是纸上的财富。

教子识金,非止于财富。

毕竟让人真正富足的,并不只在于物质,还有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
03

做心灵富有的父母,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

有人说,自卑和匮乏感是穷人家庭永远也无法摆脱的宿命。

但我从不这么认为。

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富足抑或贫瘠,往往取决于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。

在茅盾文学奖《人世间》中,生活在贫穷拥挤棚户区的周母,总是认真且努力地将自己的日子过成了诗。

虽家徒四壁,却总将家里收拾得纤尘不染,井井有条。

衣服虽不是新的,但也一定是干干净净,平平整整的。

生活虽然贫困,但每天仍然精心准备着一家人的饭菜。

贫困与苦痛的岁月,不曾在她的脸上留下一丝痕迹,更没有让她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。

生活中,父母对待生活、对待苦难的态度,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。

故而秉义的大义、秉昆的忠厚、周蓉的热烈、大都能在周母身上找到影子。

古人有云:“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;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”

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,很难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;

一个的悲观消极的家庭,极难孕育出孩子生命的活力。

正所谓“教者,效也。上为之,下效之。”

一切外在的拥有,都极易被改变。

孩子成长,最需要的是精神富足和内心丰盈。

为人父母,最需要的是对生活充满热爱与积极,而这,便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滋养与爱。

发布于:浙江